渝北区全民健身中心
渝北区全民健身中心羽毛球馆
户外健身器材
公园内的健身步道,市民可以一边吸氧一边健身
石坪体育公园
玉峰山悬崖步道 通讯员 赵正恩 摄
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如今,渝北处处涌动着运动健身的热潮。从大型体育场馆到社区体育文化公园,从健身广场到健身步道,融入城市肌理的运动设施设备触手可及,全区闪耀着市民群众运动的身影,“我运动我健康”的理念深入人心。
蓬勃发展的背后是渝北对体育设施建设的高度重视和硬核举措。近年来,我区持续推进区、镇街、村(社区)三级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打造“10分钟健身圈”。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底,我区体育场地总量754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3.29平方米,体育场数量11809个,社会足球场33个,健身步道118条,登山步道35条,骑行道8条。
夯实体育场馆建设 点燃全民健身热情
近年来,我区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着力推动渝北体育设施的系统化建设,从功能多样到沉浸式体验,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升级。
其中,市民熟知的渝北区体育馆,总建筑面积约4万平方米,观众席位6000座,年接待人次约30万人次。体育馆宏伟壮观,傲人的外观下蕴含着无穷的体育激情与活力,这里是渝北综合性文化和体育活动的重要场地,曾举办过多项高水平的国际国内赛事。
除了渝北体育馆,渝北区全民健身中心也是市民群众释放多巴胺的好去处。
渝北区全民健身中心位于中央公园西侧,总建筑面积约4万平方米,是重庆市最大的全民健身中心。中心主体建筑包含游泳馆、武术馆和群体活动中心,以及标准足球场(含400米标准田径场),另有网球场、五人制足球场、门球场等多个室外场地。目前,足球场改造升级即将完工,扩建后,观众位从3000座增至1.5万座。
该中心除了可以作为群众全民健身使用外,还可举办市、区级的篮球、足球、游泳、羽毛球、武术、网球、乒乓球等竞技项目比赛。中心还积极打造智慧运动场馆,通过将信息技术与管理相互融合,实现场馆健身场景信息化、智能化,让市民体验智慧健身。
为了吸引更多市民参与体育运动,渝北区全民健身中心的田径跑道、室外篮球场、室外羽毛球场、室外乒乓球场、门球场、儿童乐园等设施全年免费向市民开放。中心还设立了免费开放日,深受市民喜爱的足球、篮球、网球、羽毛球、乒乓球、游泳等室内场所均在当天免费开放,吸引了大批市民前来释放多巴胺。
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区累计投资10余亿元用于建设大型体育场馆,满足专业赛事和各级各类活动的要求,不断增加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也获得人民群众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家门口的健身圈添彩 让运动触手可及
“这下好了,晚饭后就可以去广场健身了。”近年来,随处可以感受到镇街居民积极参与全民健身的热情。这背后也是我区实现镇街全民健身场地全覆盖的结果。
目前,全区建成20个镇街全民健身广场、174个农体工程,以及健身步道118条、登山步道35条、骑行道8条。
在兴隆镇牛皇村,一处崭新的篮球场格外显眼。每到傍晚,青少年纷纷走出家门,齐聚篮球场,一同挥洒汗水,享受家门口运动的乐趣。
感觉健身运动越来越便捷的还有家住仙桃街道的乒乓球爱好者方先生。他每周要打几场乒乓球,随着室内室外乒乓球场地的日益增多,他的球搭子也越来越多,打球非常过瘾。
近年来,玉峰山登山步道远近有名,吸引不少市民群众前来运动打卡,挥汗如雨的同时纵享“森呼吸”。该步道分为临崖步道、自行车道、龙门登山步道三种。其中,临崖步道全长约4.85公里,采用无障碍设计;自行车道位于玉峰山森林公园马掌坪,全长约5.2公里;龙门登山步道全长约3.7公里,从龙门村登山而上,途中可鸟瞰渝北两路城区和江北机场全景。
家门口的“健身圈”不断升级优化,有效地满足了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
体育+文化交汇相融 绽放绿色共享空间
如今,在渝北,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各地,全民健身篇章辐射至城市“灵活空间”,助力健身达人们实现家门口的“运动自由”。
日前,随着石坪体育公园投入使用,前来参加体育锻炼的市民络绎不绝。石坪体育公园在原有林地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保护、利用现有林木资源,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适树适用”的原则,打造集“生态”“文明”“绿色”于一体的品质体育公园,篮球场、健身步道、健身设施等一应俱全。公园内1.5公里的蓝红相间彩色通道格外醒目,这是一条可骑行、可慢跑、可漫步的林下体育小径。大家纷纷表示:“在公园里面健身真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享受怡人的环境,还收获健康。”
位于宝桐一路的宝桐体育文化公园也是周边居民口中的宝藏健身打卡地。其规划建设面积1476平方米,主要辐射范围包括周边奔力乡间城、兰亭水云涧、水木年华、伴山名都等小区。公园定位为都市海绵示范性口袋公园,设置有雨水花园、海绵城市科普展示牌、林下健身器械、儿童活动区、标准半篮球场等,公园还栽植了大量特色树种和花木,市民可以在优美的环境中锻炼身体,滋养心灵。
每到周末、节假日,位于同茂大道北侧的孟子湖体育文化公园同样人气旺。公园临近孟子湖,规划建设面积3742平方米,主要辐射范围包括鹏润悦秀上东、鲁能城中央公馆等周边区域。公园定位为都市小型社区生态公园,设置有彩色儿童活动场、林下休憩区、林下健身区、环绕跑道、标准半篮球场以及2个标准羽毛球场。公园内植物整体以列植的树种为主,增加公园林荫空间,入口及中心区种植蓝花楹、樱花、日本红枫等植物,以增加观赏性。
据介绍,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13个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安装健身器材11472件,同时利用城市边角地因地制宜开辟太极拳、广场舞、健步走等健身区域,将运动空间“嵌”入城市肌理,引导市民参与更加多元的体育健身锻炼。
文/本报记者 周新宇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本报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