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高温,不服“暑” 直击烈日下的渝北一线工作者-渝北网
1395729106023813120
渝北新闻网
渝北
位置: >> 网站栏目 >> 新闻 >> 综合
战高温,不服“暑” 直击烈日下的渝北一线工作者
来源:渝北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陈遵 2025-07-18 11:28:11

近期,高温热浪袭卷山城,我市连续多日发布高温预警。持续的高温,既是对城市运转系统的“烤”验,又是对城市治理能力的综合测试。面对高温天气,我区直面挑战,以科学的调度、柔性的服务、昼夜的坚守,勾勒出新时代城市治理的动人画卷。这里的每一滴汗水,都浸润着为民初心;每一次服务,都传递着城市温度;每一份坚守,都书写着文明答卷。今天,本报推出特别报道,聚焦高温下的坚守与呵护,一起感受渝北的民生情怀与责任担当。

不惧“烤”验,筑牢森林“防火墙”

持续性高温天气,给渝北森林防灭火工作带来严峻考验。连日来,我区各镇街各有关部门战高温斗酷暑,通过开展应急演练、完善设施装备、加强宣传教育、强化巡山检查等多种举措,筑牢“技防+人防”双重防线,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各队请注意,目前火势正在向西北方向蔓延,请一队、四队全力对B火点进行扑打!”7月17日上午9点30分,大盛镇森林灭火拉动演练在天险洞村龙塘湾启动。

据悉,此次演练位于明月山片区,由大盛镇联合统景镇、洛碛镇、石船镇,全程紧扣“巡山早发现、分级快处置、片区强协同”的核心策略,连贯实施水泵干线架设、隔离带开辟、无人机侦察等一系列实战演练,全面检验了我区基层森林防灭火的应急响应能力。

演练模拟龙塘湾区域突发火情,村级巡护人员在日常巡山中率先发现浓烟,第一时间通过上报火情位置与火势初期情况,“早发现”为后续处置赢得黄金时间。

接到“火情”警报后,天险洞村迅速启动森林扑火应急预案,并上报大盛镇平安法治办。大盛镇专业应急救援大队迅速集结出动。同时,由天险洞村、鱼塘村、菊花坝村应急队伍以及大盛镇基干民兵等组成的联合灭火队伍也赶赴现场,各支援队伍携带装备火速抵达现场,分工明确——一组队员沿山势迅速架设水泵干线,将附近水源引入火场核心区域;另一组队员肩扛水带,奔跑穿梭于田间,快速铺设水带线路,高压水枪随即喷射出密集水幕,有效压制火线;还有一组队员手持砍刀、锄头,沿火线边缘开辟隔离带,清除可燃物,形成防火屏障,有效阻断火势扩散路径……

“火点仍在蔓延,亟需跨区支援巩固防线!”随着火情模拟的升级,大盛镇迅速请求片区联动支援。接到协同指令后,统景镇、洛碛镇、石船镇专业应急救援大队陆续抵达现场,与大盛镇的队伍实现无缝对接——无人机升空侦察,实时回传火情蔓延轨迹及火线分布画面,为精准处置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队员们沿隔离带内侧交替推进,手持高压水枪重点扑灭暗火点,有效压制复燃风险。经过多轮协同作战,火场明火被彻底扑灭,队员们随即对过火区域展开“拉网式”排查,确保无复燃隐患后,向应急指挥中心报告“火情已完全扑灭”。

此时,体感温度超45℃的“火情点”,在队员们的共同努力下,已从危机四伏的火场转变为一片安全之地。

1小时的演练井然有序,火情汇报、疏散群众、交通管制、物资装备、医护救治等各个环节均迅速部署到位,小组之间协同作战,配合默契,展现出高效的应急响应能力。

区应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演练突出了巡山发现的“及时性”、村镇处置的“快速性”与片区联动的“专业性”,尤其在火情研判、障碍清理、水带铺设等实操环节展现了高效战术执行能力。通过实战化演练,进一步提升了全区森林火灾的应急处置能力,增强了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协同作战能力,为今后的森林防火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此次演练,只是当前渝北持续加强森林火灾预防、扑救和保障三大体系建设,全力筑牢森林安全防线的一个缩影。

连日来,我区各镇街各相关部门单位多措并举切实提升森林防火工作的综合防控能力,不折不扣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坚决筑牢森林防火安全屏障。

大盛镇充分利用森林火情智能监控系统,同时采用无人机、人员相结合的方式巡山,以智能手段提升森林防火水平。

记者在大盛镇看到,工作人员正利用森林火情智能监控系统,对当地森林进行实时监控。这套监控系统基于云计算、AI等先进技术,利用现有铁塔资源,通过双光谱云台设备,可实现24小时全天候火情智能监控,以及自动识别、自动定位、自动报警等功能。同时,森林管护工作人员也增加了无人机巡飞次数,配合地面森林防火巡逻队,进行“空中+地面”全方位巡查。

王家街道联合两路街道、双凤桥街道在苟溪桥村开展森林防火片区联合演练,模拟林区突发火灾。各街道应急救援队伍与民兵分队迅速集结,有序开展扑救工作,有效增强街道间的协同作战能力,提升灭火能力,为保障辖区森林资源和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时,王家街道志愿消防队聚焦高温环境下的实战需求,开展体能耐力、快速出水、应急救援等科目演练,提升极端天气下的处置效率;对消防车、消防水泵等装备进行全面检修保养,补充油料、水源等物资,确保随时“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全力筑牢高温天气火灾防控防线。

此外,炎热的天气正是蜂类活动的活跃期。近日,王家街道大屋村、苟溪桥村、玉峰山村陆续发现多处马蜂筑巢。王家街道志愿消防队的队员们顶着高温查看现场、制定路线,穿着密不透风的防蜂服爬屋檐、上树干。7月以来,共铲除马蜂窝9个,有效解决群众心头患,保障群众生命安全。

记者了解到,目前,渝北辖区各镇街的1000余名森林防火巡逻人员正不断加强巡逻,已开展防火专项巡查120余次。

图片 7.png

大盛镇森林灭火拉练中,各救援队伍协同作战,默契配合

图片 8.png

园林工人给绿植浇水

 

“蒸”战高温,“汗”卫美好家园

面对高温“烤”验,渝北城市管理工作者们迎难而上,“蒸”战高温、冲锋一线,用汗水守卫美好家园。

7月17日清晨5点,当城市刚从晨曦中苏醒,渝北园林人奔赴渝北广场、桃源大道等重点区域进行作业。随着水枪开关开启,细密水流如甘霖般滋润“干渴”草坪,水柱沿行道树树干缓缓流淌,浸润根部土壤,为高温下的绿植送去第一份清凉。

据悉,入夏以来,持续高温少雨导致部分景观绿植叶片卷曲,行道树根部土壤板结。区城管局提前部署专项方案,采取聚焦公园广场、主次干道等绿化集中区,科学调配人力物力,避开正午高温时段,选择清晨、夜晚时段作业,确保水分高效渗透吸收。

在作业现场,园林工人们的身影格外忙碌:他们手持喷淋水管穿梭在绿化丛中,对渝北广场的灌木球进行“点对点”精准浇灌,让水流顺着枝叶缝隙直达根部;桃源大道上,洒水车缓缓行驶,特制雾化喷头将水均匀洒向树冠,既能降温又确保植物能充分吸收水分;草坪区域内,工作人员放慢速度,待表层土壤充分湿润后再移动位置,严防水流冲刷造成土壤流失。

“天气酷热,这些绿植若一日不浇水,便面临枯萎。”绿化养护工人敖锡芬告诉记者,尽管每日清晨气温稍降,但待准备工作就绪,大家的衣衫都早已湿透,“花草感受炎热,我们也一样。”

记者了解到,渝北城区的绿化苗木覆盖面积广阔,绿化喷灌任务繁重。仅双龙湖标段的工作面积便高达21万平方米。该标段的园林工作人员共有45人,各小组采用“人工+洒水车+喷淋装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浇水作业,每日早晚各进行一次喷淋,作业时长达9小时。

随着工作的不断推进,太阳逐渐爬升,地表温度迅速攀升至近50℃。汗水早已浸透了他们的衣衫,脸颊被烈日晒得通红,但他们依然坚定不移地坚守在岗位上,凭借科学的调度和精细的作业,为绿植撑起一把“遮阳伞”,送去一场“及时雨”。

“虽然天气炎热,大家很辛苦,但是看到苗木长势不错,我们都感到值得。”敖锡芬说。

同样奋战在一线的还有玉峰山市政环卫所的工作人员。7月17日上午,连接机场南路与龙港大道的新龙湾立交B匝道出口处,早高峰车流稍歇,滚烫的路面上便出现了橘黄色的身影。几名环卫工人顶着40℃的高温,挥动铁锹,将粘稠灼热的沥青倒在坑洼处;在护栏旁,工人仔细搅拌水泥砂浆,弯腰填补基座破损。

原来,极端高温天气给该处道路带来安全隐患。“连日极端高温加剧了热胀冷缩效应,桥梁护栏混凝土基座因热胀冷缩导致钢筋裸露,若不及时处置,将威胁通行安全。”玉峰山市政环卫所设施科管理员卢王福介绍,尽管气象部门连续发布高温预警,酷暑难当,但修复工作刻不容缓,他立下“军令状”,确保当天完成全部修复任务。

汗水浸透厚实的工装,草帽下的脸庞不断滚落汗珠,又被迅速蒸腾。环卫工人们只短暂补水后,随即重返“战场”,每一锹沥青、每一抹砂浆,都是对城市脉动最坚实的守护。

“高温是挑战,更是责任。”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高温天气给城市环卫作业带来严峻挑战,环卫部门充分发挥机械化作业优势,在各主干道路、人流密集区域、背街小巷增加洒水车等设备的作业频次,采取机械作业和轮换作业等方式,减轻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同时,全力落实一线工人防暑降温保障措施,安排早晚等时段进行城市隐患排除,绿化维护等户外作业,全力守护城市“清凉”与安宁。

温情关怀,清凉沁润心田

骄阳似火,热浪袭人。为切实保障户外工作者的身心健康,连日来,我区各地纷纷开展了慰问户外劳动者的活动,把清凉与关爱送到他们心间。

“天气炎热,大家一定要注意防暑降温,合理安排作业时间,保护好自己的身体。”7月16日,龙塔街道总工会、便民服务中心开展“关爱新就业群体劳动者·夏送清凉”慰问活动。活动中,龙塔街道相关负责人一行深入紫园路社区紫康路工会驿站及红土地社区顺丰快递驿站,为奔忙在酷暑中的“城市奔跑者”送去一份专属清凉,将精心准备的防暑降温“爱心礼包”递到快递员手中,并与快递员们亲切交谈,感谢他们为保障城市物流畅通付出的辛勤汗水,详细询问他们的工作强度、作息安排及驿站设施使用情况,反复叮嘱大家务必把健康安全放在首位。下一步,龙塔街道总工会将持续聚焦这一群体的急难愁盼,依托工会驿站等阵地,不断拓展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效能,做实做细关爱保障工作,努力营造尊重、关爱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良好社会氛围,确保他们体面劳动、舒心工作、平安度夏。

7月17日,宝圣湖街道湖滨社区暖新驿站开展暖“新”行动——清凉相伴·安全同行活动。活动中,湖滨西路暖新驿站为辖区的外卖员、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送去清凉解暑饮料,并详细讲解了防暑降温、交通安全等实用知识,特别强调了佩戴头盔、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该社区爱心托管班的小朋友也参加此次活动,手持感谢卡与外卖小哥合影。活动让孩子们体会到父母赚钱的不易,也在新就业群体心中播下了温暖的种子。

两路街道同茂社区依托“幸福同茂”党建服务品牌,开展了“夏日送清凉”活动。工作人员将一份份装有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矿泉水等防暑物资的清凉礼包送到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社区文明志愿者手中,并提醒大家在高温天气下要注意防暑降温,合理安排作息时间。“这些降温物品来得太及时了!”外卖员张师傅接过物资时笑着说,“社区的关心让我们干活更有劲了。”

“大家辛苦了,一定要注意身体。”近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方大医院)扩建工程项目管理方向工人们送去了清凉饮料,并叮嘱工人们一定要做好防暑措施。据悉,连日高温下,重庆

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方大医院)扩建工程调整作业时间,避开午间酷暑,确保施工安全与效率两不误。在科学调度、备齐防暑药品、强化防尘降温等防暑措施保障下,百余名工人挥汗奋战、坚守岗位,为城市医疗资源扩容按下“加速键”。

本版文图由本报记者通讯员采写

  

奋战酷暑,守护碧水蓝天

高温烈日之下,有一群“环保卫士”正穿梭在滚烫的河岸、蒸腾的排污口和高耸的烟囱之间。他们用专业仪器丈量着环境的脉搏,用汗水守护着城市的碧水蓝天。

7月14日正午,镜湖水面反射着刺目的阳光,温度显示地表温度已突破50℃。区生态环境监测站的技术骨干梁信和他的团队,正全副武装地进行水样采集。阳光下,他的汗水早已浸透衣衫。“石油类要单独采样、BOD5瓶要注满。”梁信一边核对数据,一边提醒队员注意操作规范。

同日,在园区一处排污口,监测员王波正蹲在发烫的水泥堤岸上取样。成群的蚊虫不断袭扰,但他手中的采样瓶却纹丝不动。“每个样品都关系到执法依据,必须确保万无一失。”他说这话时,额头上的汗珠正顺着安全帽带滚落。为防止汗水污染样品,队员们每隔几分钟就要互相擦拭汗水。这几天,他们平均每天要完成10多个点位的监测,最远要驱车40公里。采样箱里的冰袋撑不过半天,他们就把样品箱放在车座下阴凉处,自己却坐在被晒得发烫的座椅上。午休时,大家就着矿泉水啃几口面包,又匆匆赶往下一个点位。

在空港工业园区的一企业喷涂车间,热浪裹挟着挥发性有机气味扑面而来。监测员黄沈溪和夏小腾提着十几斤的设备,在不足2平方米的平台上连续工作3小时。“平台温度比地面高10℃,安全绳都烫手。”完成作业下来时,他的工作服上结了一层白色的盐霜。

7月16日,午后气温飙升至40度,地表热浪滚滚,空气中弥漫着灼人的气息。在这样极端的天气条件下,区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丛杰、李德志毅然踏上巡查之路,前往渝北区机场F渣场开展大气执法专项巡查。两人沿着渣场的作业道路一路巡查,重点检查道路清扫保洁和洒水降尘措施的落实情况。他们蹲下身查看渣车尾气系统,用随身携带的检测设备对空气中的颗粒物浓度进行实时监测,屏幕上跳动的数字时刻牵动着他们的心。李德志一边记录数据,一边向渣场管理人员询问近期的降尘作业频次,叮嘱对方在高温天气下更要加强洒水力度,确保路面不起尘……

图片.png

市政工作人员顶着高温对损坏的路面进行修补

图片 1.png

烈日下,环卫工人在新龙湾立交上对桥梁进行维护

图片 2.png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方大医院)扩建工程的工人正在抢抓工期

图片 4.png

市政工作人员顶着烈日作业

图片 5.png

外卖员顶着高温工作

图片 6.png

区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顶着烈日开展大气执法专项巡查

渝北网
渝北掌媒客户端
Document

主办单位:重庆市渝北区融媒体中心(本站所刊发的所有稿件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重庆渝北区空港大道468号 联系电话:023-67829877 邮编:401120

备案号:渝ICP备2021013806号-2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463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号:50120210006

技术支持:华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