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开心地采摘蔬菜 记者 欧云霄 摄
渝北区融媒体中心讯(记者 欧云霄)昔日撂荒地变身“致富田”,老旧大棚结出“黄金果”,荒芜山林飞出“金凤凰”……近年来,洛碛镇创新思路、多措并举,通过“点土成金”的发展模式,让沉睡资源焕发新生机。
盛夏的幸福村1社,11亩曾经的撂荒地如今披上了绿装。整齐的玉米植株迎风摇曳,饱满的玉米棒在阳光下闪耀着金色的光芒。这片由中交建设有限公司与村民合作开发的“幸福田”,不仅实现了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更创造了家门口的就业机会。“这些玉米又糯又甜,是真正的绿色农产品。”正在田间忙碌的村民杜玉芳自豪地说。通过土地平整、基础设施完善和村民参与管护,昔日的荒地变成了增收的沃土。
在上梁山蔬菜种植基地里,72亩智能大棚内生机勃勃。当前正值西红柿丰收季,工人们正忙着采摘、分拣、装箱。该基地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整种植品种,实现果蔬的四季轮作,让土地效益最大化。水溶洞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王晶介绍:“我们120个大棚盘活了200余亩土地,既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又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
老君山村的原耕农场则把2000多亩山林变成了天然养殖场。农场采用智慧养殖系统,年出栏土鸡1.5万只,带动农户增收120万元。“我们还开发了亲子游项目,让市民体验农耕乐趣。”原耕农场负责人钟桃说。该农场已获评区级优秀民营企业,正在申报市级专精特新企业。
洛碛镇通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不仅实现了“粮袋子”“菜篮子”“钱袋子”的多元丰收,更打造出乡村振兴的“洛碛样板”,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生动实践。洛碛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镇将继续深挖资源潜力,培育更多富民产业,让乡村振兴的步子迈得更实、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