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职”达家门“就”在身边-渝北网
1362382532841259008
渝北新闻网
渝北
位置: >> 网站栏目 >> 新闻 >> 时政
就业“职”达家门“就”在身边
来源:渝北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陈遵 2025-04-17 11:00:09

厨师就业技能培训

求职者填写登记表

“零工驿站”现场求职者络绎不绝

“零工驿站”24小时求职信息发布区内,求职者搜索岗位

中式烹调师职业技能大赛

渝北区2025年春风行动系列招聘活动现场 本组图片由记者 任天驹 杨青 摄

在渝北区,从“零工驿站”到云端智能匹配,从技能培训课堂到重点产业对接,一张覆盖全域的“15分钟就业服务网”正悄然改变着居民的生活。2024年,渝北区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立体化服务模式,举办招聘会193场,释放岗位12.8万个,帮助超4.5万人实现“出家门、进厂门”的就业愿景。
 

从返乡务工者“一键入职”的惊喜,到育婴师转型养老护理员的蜕变,这里的故事印证着:就业服务触手可及,民生幸福近在咫尺。

“零工驿站”:打造灵活就业“便利店”

“原本只是凑热闹,没想到真在家门口找到了好工作!”在渝北区人力资源市场举行的2025年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上,返乡务工人员赵先生欣喜地说道。作为渝北本地人,他一直希望能在“家门口”就业。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前来求职,最终他顺利找到了一份物流公司的工作,工资待遇与在外地打工相差无几。“这真是解决了我的大问题!”赵先生感慨道。

渝北区打造的“5+1”线上服务矩阵——就业人才网、小程序、网络招聘会、公众号、直播等,已成为企业与求职者的“超级连接器”。今年2-3月,渝北区春风行动系列招聘活动场次超50场,22个镇街线上线下开展形式多样的招聘活动,为求职者送岗位。

同样便捷的还有“小而精”的“零工驿站”。走进渝北区人力资源市场旁的零工驿站,十余平方米的空间内,可谓是五脏俱全,有就业咨询,就业指导,为劳动者包括灵活就业人员搭建更广泛、更便捷、更精准的服务平台。大厅内电子屏更新着实时招聘信息——“护士4-5千”“叉车工23元/小时”“短视频运营岗,月薪6千起”。这里不仅是信息集散地,更是求职者的“就业便利店”。31岁的王芳在驿站登记后,工作人员根据她的技能和意向,精准匹配到重庆雅丰电器有限公司的普工岗位。“从登记到入职只用了一周,工作离家近,十分方便!”王芳感慨道。

像王芳一样受益于15分钟就业创业服务圈的居民不在少数。渝北区通过“一厅两场多站点”的立体化服务布局,织密就业服务网络。“一厅”即就业人才大厅,“两场”涵盖人力资源市场和零工市场,而“多站点”则包括农民工服务站、24小时就业创业超市、358个村社公共就业平台等。

线上平台:数字赋能实现“一键入职”

线下招聘如火如荼,线上平台更加高效便捷。“从登记到录用,全程线上操作,太方便了!”家住渝北区仙桃街道数据谷社区的24岁青年小李,大学毕业后通过“渝悦·就业”平台完成失业登记。数据谷社区就业服务专员王黎接到信息后,随后开展就业帮扶,借助“渝职聘”平台,王黎根据小李的学历、年龄、职业技能和就业意向,自动生成“用户画像”,精准推送了互联网、短视频等领域的岗位。经过线上面试,小李顺利入职一家科技公司。“原本以为找工作要四处奔波,没想到动动手指就能匹配到合适岗位。”小李的经历,折射出渝北区数字化就业服务的便捷与高效。

“渝悦·就业”作为市级数字化就业服务平台,依托大数据技术构建起覆盖全域的劳动力信息库。目前,借助该平台,渝北区已建立覆盖87万劳动力的动态数据库,吸引近2000家参保20人以上企业入驻“渝职聘”平台,入驻量居全市首位。

线上平台的“智慧大脑”,离不开线下服务的“铁脚板”支撑。渝北区还组建了1022人的“三师四员”专业队伍(职业指导师、创业导师、技能培训师和就业服务专员、社保专员、欠薪协管员、劳动关系调解员),采用“大数据+铁脚板”服务模式,夯实就业基础数据,精准识别潜在服务对象并提供针对性帮扶措施。

“系统能实时感知企业用工需求,动态调整岗位推荐策略,让‘人找岗’变为‘岗找人’。”渝北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进一步开展“渝悦·就业”数字运用,完善企业用工监测机制,加强数据归集、信息共享、风险感知、跟踪服务,实施动态管理和余缺调剂,保障重点企业用工需求。

技能培训:家门口的“职业加油站”

在渝北区,家门口的职业技能培训正成为居民开启新生活的“金钥匙”。从酒店管理转型AI训练师的“跨界青年”,到手工坊里“指尖创富”的巧娘,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背后,是渝北区“培训+就业”服务模式的生动实践。

“没想到,10天就能学会AI技术!”29岁的婷婷站在重庆菲利信科技有限公司的办公室里,熟练操作着数据标注系统。一年前,她还是某酒店的前台员工,因行业低迷被迫失业。2025年3月,她在社区登记失业后,工作人员推荐了“人工智能训练师”免费培训课程。

“课程从AI行业趋势讲到数据标注实操,连短视频AI制作都教!”婷婷回忆道。她最终以优秀学员身份结业,并获得腾讯云数字经济产业基地AI训练师实习岗位。“家门口的培训让我重获职业新生。”她感慨道。

像婷婷这样“转行即上岗”的案例并非个例。2024年以来,渝北区围绕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需求,大力推行“岗位+培训+就业”3+培训模式,累计开展10期人工智能训练师培训,助力300余名学员实现高质量就业,有效填补区域产业人才缺口。

同样实现家门口就业的还有45岁的冯小丽,因公司裁员失业,45岁的年龄让她求职屡屡碰壁。偶然在社区微信群看到“巧娘手工坊”的免费培训通知,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报了名。每周二、周四下午,市级巧娘手把手教授编织、刺绣等技艺。短短两个月,冯小丽从“手工小白”成长为“巧手达人”,制作的饰品在夜市供不应求。“现在订单多了,我准备开网店,把产品卖到全国!”她信心满满。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仙桃街道妇联负责人介绍,“巧娘手工坊”自2018年成立以来,累计开展培训20余场,帮助50余名妇女实现灵活就业。

职业技能培训是劳动者提技增收的重要途径,也是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的关键所在。2024年,渝北组织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惠及8300余人,培训量位居全市前列,主要涵盖互联网营销师、养老护理等40个职业(工种)。“智能汽车大模型训练师”成为唯一纳入市级培训目录的A+类区县特色工种。下一步,渝北将深入实施“技能照亮前程”行动,聚焦就业岗位挖潜扩容,面向就业重点群体积极开展针对性职业技能培训。大力推行“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四位一体项目化培训模式,推动培训和就业协同联动,促进劳动者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数读>>>

2025年,力争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万人

吸引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留渝来渝3.6万人

引进重点产业人才200人

开展补贴性培训8000人次

推进15分钟就业创业便民服务圈改革

打造2个就业综合驿站


 

 

记者手记>>>

当“15分钟”成为幸福刻度

15分钟,一刻钟,你能抵达哪些地方?

对于住在渝北区的群众而言,“零工驿站”闪烁的电子屏,技能培训教室里的键盘敲击声、夜市地摊上巧娘们灵动的手活,构成普通人的就业故事。在渝北,15分钟不只是“时间尺度”,更是居民生活的“幸福刻度”。

在就业压力与结构性矛盾交织的当下,渝北区以“15分钟就业服务圈”为支点,撬动了一场民生服务的革新。从“零工驿站”到云端智能匹配,从技能培训到产业对接,这一服务网络不仅缩短了物理距离,更打破了传统就业的时空壁垒,织就了一张“家门口的幸福网”。

渝北的实践,最鲜明的特点是“精准”与“温度”。“零工驿站”化身“就业便利店”,实时更新的岗位信息与个性化指导,让灵活就业者不再“碰运气”,而是“按需选岗”;线上平台“渝悦·就业”通过大数据画像,将“人找岗”变为“岗找人”,求职者动动手指便能实现“一键入职”。服务并未止步于匹配岗位,而是延伸至技能重塑——从AI训练师到手工巧娘,培训课程紧扣新兴产业与传统技艺,既填补产业人才缺口,又为劳动者开辟多元职业路径。这些举措背后,是“授人以渔”的智慧,更是对就业市场痛点的精准回应。

这一模式的深层价值,在于其“双向赋能”。对企业而言,动态数据库与用工监测机制缓解了“招工难”;对居民而言,“出家门、进厂门”的愿景落地生根,就业与生活得以平衡。数据显示,2024年,渝北举办招聘会193场,释放岗位12.8万个,超4.5万人实现就业。这些不仅是数字的增长,更是民生获得感的具象化。


 

渝北网
渝北掌媒客户端
Document

主办单位:重庆市渝北区融媒体中心(本站所刊发的所有稿件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重庆渝北区空港大道468号 联系电话:023-67829877 邮编:401120

备案号:渝ICP备2021013806号-2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463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号:50120210006

技术支持:华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