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青少年走进兴隆镇智慧种苗工厂参加研学活动
全国科普日活动走进洛碛镇朝阳社区
我区科普宣传及义诊活动走进石船镇
农户体验农产品质量安全自助快速检测
农业技术员下乡指导农户种植
农业技术员现场解答农户种植问题
巴西专家到大盛镇灵芝种植基地考察
重庆科技小记者亲子研学活动在大盛镇青龙村农村科普基地举行
科技进校园活动科学小实验“空气炮”互动环节
同学们观看科学小实验表演
古路镇开展农民素质素养提升培训
科技创新赋能乡村振兴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我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和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围绕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坚持科普为民、科普惠民,广泛汇聚科技服务力量,持续加强科普能力建设,把科学知识、科技成果送到群众身边,激发群众参与积极性,推动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以科技兴农赋能乡村振兴。
加强科普能力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我区以科普基地为平台,采用“科技服务+基地+农户+培训”模式,积极开展“科技下乡”、科技助农志愿服务、科普惠民进乡村等活动。组织科技人才多次深入乡村开展走访调研,助力科普基地建设和特色产业发展;开展农业技术培训、青少年研学等农村科普活动38场,惠及农民、涉农工作者、学生4000余人;组织“渝北区葡萄科技小院”专家前往明月山考察在地野生葡萄,为优化本地葡萄种植技术收集基因样本;组织科技特派员等专家深入木耳、兴隆、洛碛等镇,开展果树栽培、蔬菜种植等实用专业技术知识,为农户提供现场技术指导,传播推广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共计培训和指导农户200余户;组织科技专家前往大盛、兴隆、双凤桥等镇街,对果树、蔬菜等科普宣传及技术指导45场次……
目前,我区已逐渐形成党委领导、政府推动、科协牵头、部门协作、全民参与的科普工作格局,推动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进一步激发科技兴农、科技强农、科技富农的前进动力,一幅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文/本报记者 蒋婧 图/本报记者 朱云卿及受访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