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锣山矿山公园新貌 通讯员 童炳婷 摄
据《工人日报》“这里曾经是裸露的矿坑,经过治理后,成了网红打卡地,天气好的时候拍照特别好看,水的颜色是翡翠色的,被称为‘重庆小九寨’。”近日,重庆市民李先生告诉记者,最近他发现了重庆周边一个休闲的好去处——渝北区铜锣山矿山公园。
铜锣山曾是当地有名的碎石开采矿区,大规模的露天采矿造成土地损毁、植被破坏。前些年,当地积极推进矿区生态修复治理,系统化推动矿区复绿新生。“这些年来,矿区实现了颜色从‘灰’到‘绿’的转变。”作为铜锣山矿山公园的运营方,重庆临空文旅公司文旅产业部部长吴晓鸿告诉记者。
铜锣山矿区从废弃矿坑到美丽公园的华美蜕变是我国“山水工程”(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取得积极成效的一个缩影。
“山水工程”持续稳步推进,山更青水更绿,也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人民群众得以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在铜锣山矿山生态保护修复过程中,我们并非只是简单进行矿坑的修复,而是坚持整体修复,从山上生态保育、山腰生态修复、山下合理利用等3个方面开展系统性修复工程。”吴晓鸿说。
此外,在生态保护修复过程中,渝北区还依据村庄规划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将生态修复与后续铜锣山矿山公园发展结合;整合区域较大范围闲置集体建设用地资源,统一进行土地配置,打通农村闲置建设用地合法利用通道;吸引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矿山生态修复。
“山水工程”的推进还带动“生态+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渝北区石船镇石壁村党总支书记黄伟告诉记者,渝北区铜锣山矿山公园成为网红打卡地,吸引市民自发前往参观游览,吸纳周边村民200余人就业和创业,人均增收约2万元,通过无偿提供农产品交易中心售卖农副产品、农户开设农家乐、集体经济组织通过以地入股与社会投资主体合作办企等多种方式,推动生态价值转化为农户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