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沟沟里飘出了“桃香经济”——探访大盛镇千盏村集体经济发展之路-渝北网
1419964642293157888
渝北新闻网
渝北
位置: >> 首页 >> 渝北
山沟沟里飘出了“桃香经济”——探访大盛镇千盏村集体经济发展之路
来源:渝北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李培诗 2025-09-23 08:29:31
渝北区融媒体中心

渝北区融媒体中心讯(记者 万桃利)“两口子一个月能挣7000多块,在家门口就把钱赚了!”清晨,大盛镇千盏村黄桃林里,村民刘洋抹了把汗,笑容比筐里的黄桃还要甜。四周一片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村民们手脚麻利地将黄桃采摘、分拣、装箱。这份甜蜜收获的背后,凝聚着千盏村党组织带领村民发展集体经济、走上乡村振兴之路的辛勤付出。

曾经的千盏村,地处渝北最偏远的“山旮旯”:距城区约60公里,被明月山、铜锣山的余脉环绕,村内几乎全是起伏不平的山地。因土地分散,农业规模化发展面临重重困难,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导致全村80%的土地处于闲置状态。从闲置荒芜到结出“金黄果”,这背后究竟有何故事?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采访——

wechat_2025-09-23_082918_999
黄桃迎来丰收,村民喜笑颜开 记者 万桃利 供图

党组织牵头 破除产业困境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主体在村,关键在人。

“以前村里的土地全是‘巴掌田’‘鸡窝地’。”千盏村党总支书记付福刚介绍,初期,村民普遍担忧产业发展不起来,土地合并后无收益,“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向全体入股村民郑重承诺,必将果树种植好、管理好,确保果子销售顺畅,让全体村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更美好。”

付福刚毅然拿出全部家当作抵押,起草《产业发展承诺书》并向村民庄严承诺。在村党组织的引领下,千盏村通过成立生产互助股份合作社,村民将荒地入股集体,有效改善了土地种植结构。

2019年,付福刚邀请农技专家调研,决定发展黄桃产业。区农业农村委2000余万经果林产业资金投入千盏村,帮助完成4000亩土地整治,其中3500余亩种植黄桃,栽植和培育黄桃苗共12万余株。区水利局4000多万元后扶资金陆续投入,现代化冻库、环线公路等配套设施破解了黄桃保鲜和运输难题。

好消息接踵而至——仅2025年一年,千盏村黄桃卖出6万余斤,收入30余万元,三年来仅黄桃创造的总收益便高达170余万元,山沟沟里飘出了“桃香经济”。

 

党建强引领 创新发展模式

 

近年来,千盏村立足村情实际,以党建引领产业发展为基础,带动周边农户发展农家乐、果树基地研学游、仓储物流等,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扎实推进村集体经济持续壮大。

据介绍,千盏村创新采用“三金落袋”模式,即土地流转收租金、冻库打工领薪金、集体分红拿股金。所有土地占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60%的股份,村民按入股土地多少进行分红;村集体投入资金占股20%,村民按户籍进行分红;另外再留20%作为集体产业再发展基金。

随着村集体经济发展得越来越好,涌现出不少新的发展契机。许多原本在外务工的村民看到家乡发展的潜力,纷纷选择返乡创业,利用千盏村的自然风光和黄桃产业优势,开办起了特色民宿和农家乐,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乡村生活,品尝新鲜黄桃,感受“桃香经济”的魅力。

这些新兴产业的崛起,不仅为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途径,也为千盏村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忠模乡村民宿便是其中的典范。该民宿坐落于千盏村下坪,其负责人黄中模是土生土长的当地村民,同时也是一名党龄达19年的党员。在村党总支的引领下,千盏村充分利用忠模集团的人脉和圈层优势,帮助当地农民丰富文化生活、盘活闲置民宅、推广农特产品、实现就业增收,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宣传乡村振兴、共建美丽乡村发挥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党员齐带头 解决急难愁盼

 

党组织,不光是带动产业发展的“领头羊”,更是村民的主心骨。

在千盏村,党组织不是挂在墙上的牌子,而是村民随叫随到的“家里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今年刚考上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的李娟,由于父亲因病离世,母亲为精神二级残疾人且年满60岁,家庭无正常劳动力且无收入来源。面对每学年19000元的高昂学费和住宿费,千盏村党组织通过向镇政府和社会组织等多方筹集,帮助其顺利筹够第一学年的费用。李娟也向镇政府和村党组织作出承诺:“真心感谢镇政府和村里的无私帮助!我将努力成才,未来以实际行动贡献家乡建设,传递这份温暖。”

李娟的情况在千盏村并非个例。千盏村党组织始终将解决村民急难愁盼问题放在首位,积极发挥引领作用,主动作为。对于村里其他因家庭变故、重大疾病等原因导致生活陷入困境的村民,党组织都会第一时间了解情况,并迅速行动起来。一方面,积极与政府部门沟通协调,争取政策支持和资金补助;另一方面,广泛发动社会力量,联系爱心企业、社会组织等开展帮扶活动。通过这些举措,为困难村民送去了温暖和希望,让他们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与力量,也进一步增强了村民对党组织的信任和依赖,为创新发展模式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今后,我们将挖掘本地资源,结合我村的古院、古寨、古房、古树、古物、古洞等特点,精心包装乡村‘古文化’休闲游玩景点,让‘桃香经济’越来越好。”付福刚表示。

如今的千盏村,早已摆脱了昔日依赖土地流转费度日的偏远山村形象。从土地流转的艰难转型到三产融合的蓬勃兴起,从集体经济从无到有的突破到资产千万级的累积,这个曾经的偏远山村如今因“桃”产业而繁荣,因“桃”品牌而闻名。千盏村的振兴秘诀,正深深镌刻在那面始终高高飘扬的党旗之上。

渝北网
渝北掌媒客户端
Document

主办单位:重庆市渝北区融媒体中心(本站所刊发的所有稿件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重庆渝北区空港大道468号 联系电话:023-67829877 邮编:401120

备案号:渝ICP备2021013806号-2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463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号:50120210006

技术支持:华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