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区融媒体中心讯(记者 周新宇)大盛,于1929年始置大盛乡;1994年1月,由大盛乡与东山乡和隆仁乡合并为大盛镇。如今,大盛镇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镇上下勠力同心、唯实争先,推动镇域经济释放新活力、社会发展增添新业绩、乡村面貌展现新风采,全面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
作为区委、区政府定位的“产业引领型试验示范镇”,大盛镇有较好的农业生产条件和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先后获得国家卫生镇、重庆市乡村振兴贡献奖先进集体、重庆市卫生镇、重庆市文明镇、重庆市生态镇、重庆市“两山”实践创新基地、重庆市科普示范镇、重庆市乡村治理示范镇等荣誉。
大盛镇因地制宜围绕特色产业形成产业集群,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走现代化高质量发展之路。该镇搭建了青龙村智慧农业系统暨丘陵山地无人果园管理平台。该平台依托无人机近地遥感、三维建模等技术搭建数字化地图,分辨精度达到5厘米。通过这个平台,村民可实现对农产品的精准管理,例如,查阅柑橘生长过程的基本情况,包括各阶段的农事环节及负责人,实现农产品质量追溯,保证绿色生产、科学种植;通过农业遥感多光谱分析技术,对单个植株建立长势分析模型,从而点对点有针对性地分析植株生长需求等。
当前,青龙村由“空壳村”变身幸福村,围绕柑橘等优质产业,发展山地特色高效产业,选准选好真正适合当地发展的产业,形成特色品牌,构建“一村一品”格局。该村不断延伸产业链条,立足山地农业、美丽乡村和山地旅游业融合,以发展农业产业为主,融入乡村文化和农耕文明,导入田园风情游览、农耕体验、精品乡村民宿等旅游产业,以一产带动三产发展,推动二产发展,促进一产“接二连三”。
郁郁葱葱的柑橘园、安静的小青瓦白墙、四季怒放的各色花卉、冬季皑皑白雪的云龟山……大盛镇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新名片熠熠生辉。青龙村的川东民居建筑风格随着天然地形组成了高低错落的立面村落形象,青瓦灰脊、坡屋顶、红吊沿、白墙木窗、石墙桾相互补充,与充分挖掘乡土文化元素修建而成的滨河景观步道、人行栈道、水边亭榭相得益彰,营造出依山傍水的田园居住环境。廖家湾,上湾、中湾、下湾三个主院落根据丘陵地貌依势修建而成,房屋高低错落有致、景观层次清晰,整个古村落完美地呈现了“兼收并蓄、海纳百川、因地制宜、灵活多变”的特征。
位于天险洞村的一处胜地,云龟山景区,已成为网红打卡地。云龟山最高海拔1000米以上,森林覆盖率80%以上,原生野山樱2000亩,栽植云南野山樱及日本早、晚樱等各类樱花3万多株。景区内还有东汉悬棺、宋代民居、明代寺庙、清代古寨、将军石等古迹景点近40处。依据自然优势,在云龟山上推出露营基地、滑翔基地、帐篷酒店等特色产业形态,带动村民增收。游客在这里可一边露营,一边感受春季赏樱,夏季避暑、观日落观星空,秋季赏红枫、观云海,冬季赏飞雪的四时风景。
乡村治,百姓安,家乡美。近年来,大盛镇在各院落及村民聚居点广泛建立“畅晚庭”,目前已打造16个“畅晚庭”乡村治理平台,架起党群共治“连心桥”,提升乡村基层自治水平。依托“畅晚庭”,逐步探索形成“政治、法治、自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发展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该镇发挥“政治”引领作用,提升乡村治理凝聚力;发挥“法治”保障作用,增强乡村治理硬实力;发挥“德治”教化作用,激活乡村治理内生动力;发挥“自治”强基作用,激发乡村治理源动力;发挥“智治”支撑作用,强化乡村治理助推力。依托“畅晚庭”,建设了4个党建示范村,宣传便民服务举措、普法知识、生产生活常识250余次,组织开展“五风”润德、邻里“四互”等系列活动,挖掘整理家训家风100余条。
扬帆起航正当时,砥砺奋进谱新篇。未来,大盛镇将围绕“三带四基地”产业布局,紧盯目标任务,加快推进“质量大盛”“美丽大盛”建设,全力打造特色产业强镇、生态宜居美镇、乡村旅游名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