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休息时,张仁芬也会抽空整理教案
三尺讲台的工作是平凡的,她却用三十二年如一日的坚守,辛勤工作在乡村教育战线上,收获了桃李芬芳,赢得了一方群众的肯定和赞誉。她就是统景职业中学的教师张仁芬。
“让每一位学生在我的课堂上都有收获、都能进步”是她的工作目标,“用爱感化每一个孩子”是她的教育理念。三十二年的时光里,张仁芬扎根乡村教坛,勤勤恳恳一直耕耘在教学工作的最前线。而她,也把最美好的教学生涯,恪守在不悔的初心。
用爱,做学生的家人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老师,没什么特别的。但要聊聊自己的教学生涯,我真有说不完的话。”回忆起年轻时的自己,张仁芬笑说道。
1984年,高中毕业的张仁芬参加工作,成为大盛镇东山中学的一名代课老师,教两个班的数学。山区经济水平低、办学条件差、交通闭塞,一开始,张仁芬也有过辞职的念头。但看着那群年龄比自己小不了多少的学生,张仁芬想到了曾经的自己。
“我也是农村娃,我深知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的道理。”孩子们把走出大山的希望寄托在张仁芬身上,渴求着张仁芬能够给大家带来知识的浇灌,改变自己的命运。就这样,“送孩子们出大山”的想法,在张仁芬心里萌芽。
在日常教学中,张仁芬以严厉的教学方式著称。在生活中,她多次资助班上的贫困学生,给他们提供学习用品,送他们衣服,尽力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学习生活条件。靳萍(化名)就是其中一名孩子。当年,张仁芬从自己30多元的工资里拿出部分来资助靳萍,让她顺利读完了高中并考上大学。
张仁芬热爱自己的工作,她也用爱赢得了孩子们的尊敬。
用心,感悟教育点滴
1997年,张仁芬被调到大盛镇明月中学任教。
平凡而琐碎的工作是她每天的主题,学生是她永远不变的牵挂。她在教育教学中勤于钻研,形成了自己高效的教学风格,深受同行肯定、学生欢迎和爱戴;她经常根据学科和学生特点,开展能激发农村学生学习兴趣的数学教学活动。先后获得区“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称号,为众多乡村教师做出了表率,树立了榜样。
对待学生,张仁芬总是用心相待。张仁芬曾经教过一名患自闭症的学生,她经常与这个孩子谈心,与孩子的父母联系,让他们用亲人的关爱带给孩子成长的温暖和学习的动力。孩子的可喜变化令家长对张老师感激不已。张仁芬还注重言传身教,重视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她总是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地去完成各项工作:布置教室,她和学生一起精心策划;办黑板报,她精选材料,并亲自动手写写画画……她用心工作的态度,经常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正是因为这种耐心、爱心,每一年她带的学生都会与她建立起亦师亦母亦友的关系。放假了,毕业了,学生发来的那一句句“老师,我想你了”,对她,是莫大的幸福与感动。
用情,坚守不悔初心
“在统景职中这几年,我越发懂得教书育人的神圣。”2008年至今,张仁芬在统景中学任教了10年,这也算是她教学生涯的第三个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经验的积累,张仁芬对教师这个职业有着自己的理解。
“只要用爱,就能感化每一位孩子。”在统景职中任教期间,张仁芬十分注重学生的德育,引导孩子们做一个品学兼优的人。为了拉近与孩子们的距离,她常常在检查了学生的学习和住宿后才返回宿舍休息;课间,和学生一起谈笑游戏,为他们缓解压力;主动与“问题少年”沟通交流,向他们传递“正能量”……张仁芬的努力,换来了孩子们的喜爱,同学们称呼她为“哥们儿”,与她打成一片。
“这一学期是我教学生涯的最后半年,明年3月份,我就正式退休了。”步入退休的年龄,张仁芬的内心满是不舍。“与孩子们分离,是我教学生涯唯一的遗憾。”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张仁芬用32年如一日的坚持与奉献表达了自己对乡村教育与农村学生的真诚热爱,送出了一批又一批品学兼优的大山学子……用语言播种,用粉笔耕耘,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张仁芬于平凡工作中彰显了大爱,在教书育人中书写了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