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哪个行业、什么岗位,唯有坚守方能不负使命。农民们的坚守,让农作物沐浴着阳光雨露茁壮成长;建筑工人们的坚守,让一栋栋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而护林员们的坚守,则保护着我们的绿水青山。自从1982年接替退休的父亲成为护林员,统景林场金堂寺管护站护林员彭强已经在护林员这个岗位上坚守了36年。时光匆匆流过,无论山外的世界发生了多少变化,深山里的坚守直到今天仍在继续……
早上6:00,即使是在夏日里,天色也还没完全亮起来,但彭强已经起床。一碗稀饭加点泡菜,简单的早餐过后,他穿上巡山专用防火背心,背上草帽,挎上水壶,拿上弯刀,又揣了点防暑药品,就出了门。
6:45,彭强骑着摩托车开始在预定的巡林路线上奔驰。彭强告诉记者,金堂寺管护站负责管护的林地面积约有2400亩。根据管护责任的划分,站里的三个人都有不同的管护片区,但就算是三个人分工协作,平均每人每天的巡视范围也是上千亩。随着近些年各镇村公路版图不断扩大,摩托车已经成为他们巡林时少不了的“小伙伴”。
金堂寺管护站所管护的这片林地属于丘陵地带,小山坡很多,光靠摩托车显然不能到达所有角落。很多时候,彭强都要将摩托车就近“甩”到公路边,再徒步上山入林,砍掉挡路的枝丫、杂草,也看看路上有没有附近村民私自设下的套子,有时候还要张贴一些防火标语。
酷热的夏季,人体对水分的需求量本来就大,而彭强因为不间断的行走,巡林过程中汗水不停地流,水分的补充就显得格外重要。“每天至少也是两大壶水吧,除了自己带水以外,有时候我也会喝些山泉,山泉没有污染,甜得很。”彭强告诉记者。
自从担任护林员以来,彭强每年在林场呆的时间都超过300天,为了更好地照顾这片林地,他甚至把家人都接到了林场。“这里就是我的第二个家,一草一木我都熟悉得很,我一定要好好照顾它们。”提起林场,彭强的语气里有着深深的眷恋。
护林员除了看护山林,还有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做好森林防火宣传。因此,每当在林区碰见村民,彭强都会主动迎上去,给他们发放森林防火宣传单,叮嘱他们进山后一定要时刻绷紧防火这根弦。
上午的巡林任务基本完成,彭强驱车回到管护站,与另外两个同事一起着手准备自己的午餐。彭强不会做饭,便给掌勺的同事打下手,三个人在管护站的厨房里一起忙碌着。锅碗瓢盆叮叮当当,也算是护林员枯燥生活的小调剂。
跟草木打交道多年,彭强对盆景也是情有独钟。午饭过后,他搬出了自己的盆景,开始修枝剪叶。
夏季天气炎热,室外作业都要避开高温时段,所以彭强下午的巡林工作一般是16:30才开始。利用空余时间,彭强又来到管护站的的林子里去喂鸡。这几年,为了合理利用资源,区里鼓励护林员们在日常工作之余发展副业、增加收入。从2014年开始,彭强就和同事们开始发展林下养鸡,目前,金堂寺管护站能维持同时放养约2500只鸡。“这些鸡我们自己可以吃,也可以卖出去,可以说是一举多得。”彭强说。
护林的工作要做好,自己生活的环境卫生也要搞好,利用休息时间,彭强在管护站的院子里做起了清洁。他告诉记者,管护站执行轮休制,每人每月可轮休8天。如果遇到下雨天,是两人轮休,一人值班。如果是晴天,就两人值班,一人轮休。如果是高温天气,则三个人都要出门巡山。
下午16:30,彭强开始了下午的巡林工作,要持续到晚上19:00才结束。尽管现在有摩托车代步,但他每天行走的路程依然超过20公里。
护林员的生活枯燥乏味,也异常辛苦。由于长期拿着镰刀干活,彭强手上的茧长期都是长了掉、掉了再长。“我们护林员长年远离城市,要吃得了苦、耐得住寂寞。但是换个角度来想,每天与山林为伴、草木为伍,也别有一番趣味。”彭强说。
在彭强看来,一天中最放松的时刻,就是晚餐时间。每天的晚餐,都是三个护林员的一次小聚会,有时候,彭强的家人也会加入进来,大家一起谈天说地,享受这难得的欢乐时光。“30多年了,我早已经习惯了这份工作。虽然它看起来不起眼,但是在我的心中,它关乎国家森林资源的安危,意义重大。每天看到这片林地不出问题,我就觉得自己没白干!”说起护林工作,彭强自豪地说道。
图/任天驹
文/王彦雪 郭文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