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飞机机务工程师这个职业,可能大多数人都没听说过。与帅气潇洒的飞行员、大方美丽的空乘相比,机务工程师看起来有些不起眼,却是飞机安全运行的幕后英雄。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无论是艳阳当空还是倾盆暴雨,他们都坚守在你看不见的机场角落里,守护在跑道尽头,默默地为每一次的安全航行履职尽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镜头走近“80后”机务工程师彭涛,一同来看看机务工程师是如何工作的吧。
中午13:35,热浪滚滚,却是一天当中飞机检修工程师最忙碌的时候。维修作业管理平台预报马上将有一架飞机降落,通知彭涛做好过站检查准备。他迅速整理好衣服、戴好墨镜、拿起工作单和手电筒等工具,准备迎接即将落地的航班。
彭涛今年34岁,是Ameco(北京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西南航线中心重庆分公司航线一中队电子排故工程师,主要从事波音737NG和737MAX飞机航线维护及放行工作。“我们必须在飞机降落前15分钟到达停机位,检查停机位、廊桥附近有无障碍物。”彭涛说,检查并确认完全后,才能引导飞机进入停机位。此时,停机坪几乎完全曝晒在烈日下,放眼望去,白晃晃的水泥地让人有些睁不开眼,而彭涛忙碌的身影已经投入到这一片白光中。
伴随巨大的发动机轰鸣声,飞机进入停机位。飞机停稳,放好轮档、锥桶后,彭涛先是站在驾驶舱下方,戴上耳机询问机组有关飞机的技术状况,随后,以机头区域为起点,开始绕机检查。
检查路线要么暴露在刺眼的阳光下,要么接近高温部件。特别是发动机尾喷,即使发动机关闭后温度仍能达到两三百摄氏度。目视检查时,尾喷口会有一股白烟冒出来,夹带着一股刺鼻的味道,那是发动机润滑油蒸汽在强烈的余温炙烤下形成的。在靠近机身检查时,机身周边的温度常常让彭涛满身是汗。
绕机检查结束后,机务工程师要到飞机客舱和驾驶舱进行检查,并与下一班机组进行交接。随后,他们都会值守在飞机附近,确保飞机地面安全,有时候一呆就是一个小时。“这个工作虽然有些辛苦,但这是我从小的理想。”彭涛告诉记者,自己的父亲是部队的技术骨干,从小他就看着父亲修理各种机械设备,自己也逐渐萌生了长大后当一名机械技术人员的念头。只是没想到,自己最后到了机场,成为了一名机务工程师。
我们的工作整天与机械、数据打交道,对精准程度要求很高,容不得半点儿马虎,必须严谨严谨再严谨。”在彭涛看来,自己的工作事关乘客生命财产安全,虽然有时候会觉得有点儿枯燥,但只要想到肩上的责任,便觉得必须鞭策自己更加严肃、更加谨慎。
手头的工作暂时结束了,彭涛依旧不能松懈下来,因为他始终相信一句话:“不学习就是在退步”。闲暇的空隙,他会主动学习新的知识,原本英语成绩平平的他如今对于全篇英文的厚重的飞机维护手册已经了如指掌。“业务越精湛,才能为乘客提供更可靠的安全保障。”彭涛说。
19:54分,彭涛打卡准备下班。机务工程师是飞机的保养师、维护师,是飞机安全飞行的捍卫者,为了保证工作质量,民航局对机务工程师的工作时间有严格要求,白班夜班是不能连着上的。
第二天晚上21:00,彭涛正在值夜班。他按照工作单的内容,打着手电筒,对飞机发动机、机身、机翼、放电刷、机载设备传感器、起落架装置、机轮等等一一进行检查,每检查完一项都签字确认。“与白天相比,晚上的光线不佳,检查时需要更加的仔细和严谨。”彭涛告诉记者。正是日复一日严格遵守这些严苛的标准,才练就了彭涛的一双“火眼金睛”,有些小故障一眼就能看出来。
盛夏的重庆,不管是艳阳高照的白天,还是闷热潮湿的夜晚,每一次的检查下来,身着厚重制服和反光背心的机务工程师都会汗流浃背,工作服紧紧贴在后背,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但在彭涛看来,这点儿辛苦却不算什么,真正能够让他烦恼的,还是对家庭的愧疚。“我们长期两班倒,逢年过节我一般都是在单位过,不能陪父母妻儿。我父亲自己是搞技术出身,妻子在机场上班,所以他们都能理解我、支持我,但他们越是理解,我心里的那份愧疚反倒是更多。”彭涛说。
夏天要经受骄阳的“烤验”和雷雨的“洗礼”,冬天冰霜似剑、寒风如刀,工作内容重复、枯燥,经常不能陪家人,然而彭涛却说,选择了这一行自己无怨无悔。“工作11年来,不论是白天还是晚上,每一次看到飞机驶进跑道、起飞,我都会告诉自己,你的工作虽然不起眼,但是责任重逾千钧,一定要当好‘螺丝钉’,为每一段安全准点的旅程提供最有力的保障。”彭涛告诉记者,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每一名旅客都能在另一座城市平安降落,拥抱倚门而望的妻儿父母。他愿意为这个愿望,继续努力奋斗下去。
文/陆世玲
图/任天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