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头发花白,也许佝偻着背,也许步履蹒跚,但目光却异常坚定,他们是老党员,他们身上有一种精神,叫老党员精神。”这是一个年轻党员在“七一”演讲材料中对老党员的描述。而龙溪街道红石支路社区这位70岁的老党员余家凡,不管寒冬酷暑,都会定期清除沿街“牛皮癣”,并劝导市民不文明行为;利用闲暇时间编写安全快板,提醒居民安全防范;上门看望空巢老人,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他用自己平凡的人生故事告诉我们:四十年的坚持、一辈子的信仰,是如何做到的。
△早上8点刚过,余家凡老人匆匆吃完早饭,就带着工具出门了。余家凡告诉记者,他曾是企业职工,也是有着四十多年党龄的老党员,退休后他开始义务清理社区内张贴在电线杆、墙上的小广告,当起了“社区美容师”。“十几年前,我搬到龙溪街道居住,当时街头、小区内乱张贴的小广告如‘牛皮癣’一样不断扩散,严重影响城市形象。于是从2001年起,我出门就随身带些小工具,看到小广告就铲掉,看到地上有垃圾便拾起来,久而久之,我越来越觉得这是我的工作,无法‘戒掉’。”余家凡说,自己就是那种“眼里容不得沙子”的人。
△7月的重庆十分炎热,当天,室外温度达到了38度,余家凡却丝毫不受影响,生怕放过任何一处小广告。余家凡说,到现在到底清理了多少张小广告,自己都记不清了。“清理小广告的过程并非一直都顺利。”他告诉记者,有一次他发现有几个小伙子拿着小广告一路贴,于是便上前制止,谁料其中一个突然掏出一把刀,恐吓他说,再撕就让你吃点苦头。“我看是大白天,路上又有很多人来往,也不怕他们,就坚持要清理,那几个小伙子看我根本不怕他们,就灰溜溜地走了。”余家凡笑着说,这没什么好怕的,始终都是邪不压正嘛!
△当然,余家凡对乱张贴者并不是“一通恨”。余家凡回忆道,有一次一个妇女带着小孩在乱张贴,他上前劝阻,那母女俩就苦苦哀求,说她们因为没有生活来源,才以每张两毛钱的价格帮人家张贴小广告。“最后我也没有太为难她们,只让她们交出身上的小广告,并教育她们要懂得以其它更好的方式挣钱生活。因为我们这一辈都是在困苦中成长起来的,更容易感知生活的艰辛和百姓的困苦。后来,我再也没看到过她们,希望她们过上了不需要贴小广告的生活。”说话间,余家凡脸上露出了善良的笑容。
△党员应发挥先锋作用,在余家凡看来,从入党的那一天起,肩上就多了份责任,就是要多为群众办事,保持先进性,要配得上党员的称号。于是,在结束早上的巡逻后,余家凡来到空巢老人家中探望,这也是他的日常之一。
△2年前,余家凡了解到82岁的陈辉淑子女常不在身边,就主动提出定期到陈辉淑家中帮忙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困难,比如打扫清洁、换灯泡、桌椅加固等。“有一次陈婆婆给我打电话说想要吃豆瓣,我立马放下手中的活儿,去超市买了送到她家,陈婆婆高兴惨了,比吃燕窝还安逸!”余家凡说,别人都说我都是个70岁的老头儿了,还去给80几岁的老人做事,老人帮老人,到底行不行?“对于这种话,我都是一笑了之,其实我做的都是力所能及的家常小事,能够帮到别人,我自己更开心。”
△和陈辉淑道别后,余家凡准备回家做午饭。余家凡家住8楼,由于是老式居民楼,每次回家都要爬楼梯,他说,这一步一步的台阶就像人生,走过的路越多,人生阅历也就越多。而他要做的便是在有限的时间里,走更多的路,见更多的风景。而在社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便是他认为的最美的风景。
△饭后稍作休息,余家凡来到书桌前翻阅报纸,并把报纸上的重要内容摘抄到笔记本上。“不管哪个年龄阶段,党员都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善于学习,更新观念,特别是现在已经进入新时代,党员更不能掉队,这样才能当好表率。”作为一名老党员,余家凡已经把学习作为丰富自身业余生活的一种方式,视为一种精神追求。记者翻看他这几年做的学习笔记,厚厚的一沓,每一篇学习笔记都堪称一堂“微党课”的教案。
△“要劳逸结合才能身心舒畅,身体好了,才能更好地奉献自我”。余家凡说,他也有着自己的业余爱好——打莲箫。每天下午他都会出现在花卉园,和邻居们一起打莲箫锻炼身体。两年前,在大伙儿的期盼下,余家凡组建了莲箫舞蹈队,为了方便大家练习,余家凡自费购买了音像设备,还自己出钱缴纳电费。当大家把钱交到他手里时,他却摆摆手说“不要不要,大家聚在一起是个缘分,虽然我不富裕,但这点钱我愿意出。”
△越来越多的人被余家凡影响着,在他的组织下,与60多岁的党员刘淑云和50多岁的社区志愿者邱厚轩成立了夜间义务巡逻队。这支特殊的巡逻队按时间段,在辖区人流密集或背街小巷进行巡逻,对辖区公共设施、消防设施等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做好安全防范宣传工作,提醒广大居民加强安全防范,注意水电气的使用安全。同时,他们还细心地将巡逻中收集的群众意见记录下来,及时反馈给社区。
△虽然是夜间,但一场巡逻下来,余家凡也浑身湿透。余家凡说,在巡逻中,如果发现有不文明现象或是车辆乱停乱靠,他们会立即上前劝导,维护大家的居住环境。为提高效率,巡逻队的三个人还采取交叉巡逻方式,确保不漏掉一处,几年下来,巡逻队队员成为了社区的“熟脸”。为了方便居民随时联系,身为队长的余家凡养成了24小时不关手机的习惯。他说,万一居民有急事打电话找他,他就能随时出发。“我这个年龄不图什么,只要大家平安幸福,我就开心。”
△常年的巡逻经历让余家凡意识到,传统的安防教育方式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于是他利用休息时间编写出了《生活安全快板》:“燃气泄漏不要慌,快关阀门速开窗。上班上学家无人,关气关电关好门…..”这首长达四十多句的快板涉及各个方面的生活常识。为了好让大家引起重视,余家凡提前在家将快板词录制好,定期在人员集中的地方播放,有时候,他也拿着快板在人多的地方来上一段,把安防知识宣传得有声有色。
△“老牛自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 余家凡常用臧克家《老黄牛》里的这句话来激励自己和其他老党员,他不断提醒自己要珍惜时间来做更多对国家、对人民有益的事情。余家凡说,自己已经和家人达成共识,去世后将把遗体捐献给红十字会,帮助更多人延续生命。在他看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活到了我这把年级,虽然我的拳头不是最有力的,但我的内心是最坚定的。”看着余家凡老人幸福的笑脸,记者深深地感受到,他老去的只是岁月,而不变的是信仰。
文欧云霄
图任天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