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重庆人的一天都是从早上的一碗面开始,筋道热乎的面条,吸满了十几种调料混合而制的面汤,再来一勺风味各异的浇头,让人的味蕾瞬间打开,进而开启活力满满的一天。
重庆的面馆成千上万,不同的面馆有着自己独到的调料秘方,也凝聚了一批批铁杆粉丝,位于北湖路的“北小面”就是如此,这家由四个年轻人创办的小面品牌,因为坚持用古法手工技艺调配作料,一经推出,广受“好吃狗”们好评,2018年,它更被评为渝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碗“非遗”的面是怎么炼成的?近日,记者就来到北小面一探究竟……
△虽说夏日天亮得早,但早上5点多的重庆,天空还是一片灰蒙蒙,当很多人还在梦乡当中时,北小面的店员们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烧水、择菜、淘菜、备料……忙碌中透露着有序,锅碗瓢盆的各种声音,交织而成的是店里最常见的“乐章”。
△说到重庆小面的调料,油辣子绝对是它的灵魂。而不同的面店,对于油辣子的制作都有自己的秘方,北小面也不例外。一大早,北小面的创始人之一李珍颖就端出一大簸箕的干辣椒,并将其剪成小块。 “我们的油辣子选用了两种辣椒,一种提色提香,另一种则主攻辣味,剪成小块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出辣椒的味道。” 李珍颖告诉记者。
△剪好辣椒后,还要用筛子筛出多余的辣椒籽。“不是所有的辣椒籽都会被扔掉,一部分辣椒籽也会被留下来增加油辣子的味道。”李珍颖介绍道。
△前期工作处理完毕后,就轮到北小面的另一位创始人廖卫鑫出马,完成辣椒的炒制。据他介绍,炒制辣椒需要用小火,保证每一片辣椒受热均匀,如果火力过大,不仅辣椒容易糊,也不易炒出辣椒本身的香味。
△一般来说,炒一次辣椒需要50分钟,两种辣椒也要分开炒制,现在正是8月,重庆持续高温,炒制辣椒的备料间里没有空调,每次炒制辣椒,廖卫鑫都会出一身汗。
△炒制完成的辣椒色泽鲜亮,散发着辣椒的原香,出锅后,将其晾凉,然后放进一个石臼里舂碎。“这个工序是为了让辣椒与油的接触更加充分,确保油辣子能够获得最好的口感。”廖卫鑫说道。
△重庆小面以鲜香麻辣著称,“麻”主要来自于花椒。“北小面的花椒选用的茂汶花椒,这类花椒的麻味非常突出。” 负责炒制花椒的张强介绍道,花椒需要炒制20分钟,每一粒花椒都要均匀受热,待炒制完成后的花椒冷却后研磨成为花椒粉,再搭配其他原料来制作不同调料。
△在北小面的操作台,整齐地摆放着不同种类的调料,粗略数数差不多有16种,这狭小的空间就是李珍颖的战场。“这样的天气,点外卖的人特别多,为了缩短出餐的时间,我们会在用餐高峰期到来之前就把外卖的佐料打好。” 李珍颖一边介绍,一边麻利地忙活着手里的活儿,打佐料、下面、捞面、淋浇头,所有动作一气呵成。记者现场为她打料计时,只用了15秒。
△打完佐料,李珍颖赶紧把一盘煮好的面条搬到风扇面前,熟练地操起两支长筷,左右开弓,让风扇直吹面条,迅速降温。“进入夏季,面店里不能缺了凉面。”李珍颖说,一般重庆凉面喜欢用菜籽油来拌,而北小面是用手工特制的芝麻油来拌,“我们将芝麻油与菜籽油按照一定比例调配,用它拌出来的凉面会更加爽口。” 正是这份对口感与品质的不断追求,让“北小面”在短短两年时间里就成为了渝北小面的一张名片。
△“老板,来碗杂酱面。”上午11点 ,陆陆续续就有顾客前来用餐, 11点30 ,店里的座位已经全部坐满,加上打电话叫外卖的,几个人忙得不可开交。“做面生意很辛苦,像我们每天四点半就要起床,才能保证六点钟开门迎客,虽然辛苦,但看见店里的客人往来不断,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李珍颖说道。
△下午2点多,用餐高峰总算过去了,忙碌了一上午的店员们开始准备自己的午餐,三荤一素的炒菜搭配白米饭,吃饭间大家说说笑笑,所有的疲惫感瞬间就烟消云散了。
△下午4点多,廖卫鑫4岁的儿子出现在店里,这让他很是惊喜。“平时在店里一待就是一天,陪伴家人的时间十分有限,尤其是对孩子。每天出门的时候,他还在睡梦中,回家的时候,他又睡了,我觉得很歉疚。” 廖卫鑫告诉记者。晚饭时间,廖卫鑫一边吃饭,一边与儿子逗逗趣,享受这难得的亲子时间。
△晚上8点半,北小面的店员们一起忙着打烊前的最后工作,擦桌子、扫地,把店里收拾得干干净净,拉上卷帘门,这一天的忙碌才算结束。
△“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对于“北小面”来说,他们现在已是学徒盈门,遍布五湖四海,但他们却并没有轻易给出自己的招牌授权加盟,传承的背后是一群心怀梦想的年轻人对自身品牌的精心呵护,用自己的坚持守护着“北小面”最纯粹的手工技艺和舌尖上最巴适的味道。
文/王彦雪、郭文瀚
图/胡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