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张爱玲曾这样写道:“女人一生中最该收藏的两样东西,一是玉镯,一是旗袍。”穿旗袍的女人是一道独特的风景。你说不清,是女人的柔美诠释了旗袍的韵致,还是旗袍的韵致成全了女人的风情。
△上世纪三十年代,上海一家名为“旗美人”的旗袍店曾风靡一时,店内师傅曾是宫廷有名的裁缝,后来专为上海大户人家的夫人小姐制作旗袍。这家店正是如今重庆“旗美人”的前生。
△1982年出生的皮飞霞出生于制衣世家。18岁那年,外婆亲手为她缝制了一件旗袍,作为她的成人礼。到现在,她还清楚地记得人生中第一件旗袍的模样:月牙白的锦缎上面点缀着蓝色花蕾,美丽而雅致。18年过去了,外婆依然优雅地穿着旗袍,手把手地教她剪裁的手艺。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位于解放碑的“旗美人”关门停业。直到2013年,作为第五代传承人的她,决定接过接力棒,重振“旗美人”,成立了“重庆旗美人服饰有限公司”。
△皮飞霞的一天是从这样开始的:清早,泡上一杯清茶,端坐窗边,拿起盒子里的盘扣,她一边摆弄着,一边介绍盘口的种类。光是旗袍上的盘扣就有琵琶扣、葫芦扣等200多种,每一种都代表了不同的寓意,这让记者大为惊叹。
△09:10,一位准新娘陪母亲来店里挑选母亲参加婚礼所穿的旗袍,皮飞霞根据客人的喜好,为其介绍旗袍样式。在经过一番比较后,新娘的母亲选择了紫色兰花款旗袍。
△“旗美人”的经营模式为高级定制,也就是量体裁衣。在这个过程中,测量的不仅是衣长,还有胸围、臀围、背宽、胸宽、颈围、颈高等30多项数据。数据收集好后,裁缝师傅将根据版型进行手工剪裁、手工敷衬,以塑造更好的旗袍外形。
△陪母亲选衣服的同时,新娘也为自己挑选了一件敬酒服,皮飞霞为她测量尺寸。皮飞霞介绍,即便是样式简单的旗袍,最快也要等上20多天,而那些制作精美、样式考究、花样繁复的旗袍,花费的时间则更多。
△11:50,送走了客人,皮飞霞开始整理旗袍。她说,旗袍都是手工定制,用料多为丝绸,每次拿出来展示时,不免会有摩擦。一番仔细的检查后,她再一次确认了需要修补和完善的地方。
△13:10,皮飞霞和工作人员一起讨论近期的工作安排,激励员工不断开拓创新,让旗袍与现代时尚更好地融合。她说,除了常见的棉布和蚕丝等原材料,真皮、牛仔布也可以用来制作旗袍。除了在选材上不拘一格,皮飞霞还在保留旗袍神韵的同时,融入多种中国文化元素,丰富旗袍的文化内涵。
△14:00,皮飞霞赶回了家,因为有个培训将要在家里进行。哪怕还有一点空余时间,闲不住的她又在家里做起了旗袍的绣花点缀。
△“凡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每一个图案,都寄予着美好的寓意,你看这牡丹,象征的就是富贵、美好。”皮飞霞一边说着,一边绣起了璀璨精美的图案,下针准确、姿态优美,一针一线都藏着对旗袍的深情。
△站立、夹紧臂、送胯、摆手、抬腿、微笑、跟上节奏……14:30,参加旗袍培训的学员如约而至,他们在皮飞霞的指导下学习旗袍行走艺术花样、手位组合等。
△从最开始的不懂,到通过培训后能走得端庄,看着学员的进步,皮飞霞很是欣慰。她说,旗袍不光是让女人的外表变得美丽,还需要把自己的内心也带进去,才能和旗袍融为一体。
△17:20,培训结束,皮飞霞又忙着去给朋友当模特出外景。高雅的发髻、精致的妆容,与身上的旗袍相得益彰。她身穿旗袍,或行走于绿水小桥之上,或驻足眺望远处,或缓步走下石阶,如同一幅流动的画卷,令人赏心悦目。
△在她心中,这美丽的旗袍凝聚着智慧与汗水,早已不仅是一件衣裳,而是一件艺术品。它们跟随着时代,承载着文明,透露着修养,体现着美德。皮飞霞说,她的幸福很简单,将艺术与生活连接起来,成就自己独特的美。
文字/欧云霄
图片/胡瑾
编辑/范竞